1.青岛能源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定位于生物能源与过程领域科技创新的战略高技术研发机构,2009年7月,获批中央事业法人单位。2020年1月,依托研究所院省市三方共建山东能源研究院,同年12月,依托研究所与研究院筹建的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挂牌,形成 “所、院、室”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研究所面向世界绿色能源与材料领域科技前沿,面向国家能源、资源与环境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新能源与过程科技创新,开展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和系统集成重大创新研究。
2.青岛能源所研究方向
青岛能源所设有六个研究室(生物能源研究室、特种功能材料研究室、化石能源研究室、氢能与燃料电池研究室、先进储能技术研究室和太阳能研究室)和两个研究中心(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仿生能源界面技术研究中心),科教融合项目旨在开展“高校+研究所”协同育人模式,在生物、化学、化工、材料、信息领域等领域招收研究生,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深化学习效果,全面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
3. 青岛能源所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简况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部署要求,省教育厅持续开展科教产教融合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2023 年专项计划分为常规联合培养、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三类。目前青岛能源所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科教产教融合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行“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分段式培养,第一年在高校进行课程及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第二、三年进入青岛能源所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实践学习、科研锻炼、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研究撰写等工作。
学位授予和就业派遣等事宜由高校负责(即硕士毕业证、学位证为合培高校颁发),青岛能源所发放联合培养证书。截止至2023年,青岛能源所已累计招收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博士研究生53人。
4.联培研究生的导师队伍
联合培养研究生采取双导师制,青岛能源所导师、高校导师强强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以人才培养为契机,以项目合作为纽带,推动研究所导师与高校导师研究项目合作。高校导师,作为联合指导团队校内成员,负责协助研究所导师完成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所导师为第一指导教师,高校导师为第二指导教师)。培养过程中以研究所导师为主,高校导师做好联络和协助工作。研究所导师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学位申请等培养任务,并为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助研经费和紧密围绕学位论文题目的科研项目为支撑。
目前,研究所共有1569人,组建了31个科研团队。现有双聘院士及顶尖人才专家12人,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22人次,省部级人才计划专家114人次,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与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专家54人次,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专家35人,山东省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16人等。

5.联合培养学生的优势
联合培养研究生除享受国家及联培高校的研究生优惠政策外,青岛能源所还将给予以下政策支持:
2024年2月“太阳能光电转化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建设,研究所建有山东省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联合研究实验室、中澳生物质综合利用联合研究中心等3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目前,研究所在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3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12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3项、其他部委项目1项,合计国拨经费近3亿元,研究方向涵盖合成生物技术、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先进储能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等研究所主要布局方向,有力支撑研究生培养计划实施。研究所和高校对联培研究生实行全方位管理,在双方均享有在校生的权利,双方已有的课程、图书信息、科研设备、测试平台、体育和文化设施等资源均可按相关规定使用。
青岛能源所导师介绍链接:
http://edu.qibebt.ac.cn/recruitment_type/daoshijianjie ,考生可提前了解研究方向及导师相关信息。
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津贴标准:硕士3000元/月左右、博士4250元/月左右,并可享受研究所自招生的各项福利待遇、参评研究所设立的专项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最高1万元/人)等。
青岛能源所已合作高校联合培养了多届硕士毕业生,学生毕业就业情况良好,深造率高。
青岛能源所已建设健身房、篮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充分满足学生的日常活动需求。
5.联合培养项目报名方式
(一)报名联培硕士项目需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相关要求,并且符合联合培养高校相关专业的招生要求。
(二)报名方式:考研报名时在研招网系统中报名联合培养高校及对应学院专业,具体联培高校及专业学院如下图。通过笔试后,在复试中报名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
高校 |
学院 |
招生专业 |
山东大学 |
前沿交叉学科青岛研究院 |
0703化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生命学院 |
0710生物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0703化学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0703化学 |
山东科技大学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56材料与化工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56材料与化工 |
青岛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工学院 |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
海洋学院 |
0822轻工技术与工程、0860生物与医药 |
青岛大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0856材料与化工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080502材料学、0856材料与化工 |
生命科学学院 |
0710生物学 |
济南大学 |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
0710生物学、0860生物与医药 |
化学化工学院 |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
青岛理工大学 |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0814土木工程、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0856材料与化工、0857资源与环境、0859土木水利 |
青岛农业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
0710生物学、086001生物技术与工程 |
山东理工大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0703化学、085602化学工程 |
沈阳化工大学 |
化学工程学院 |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085404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 |
6.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生处
联系人:韩老师
联系电话:0532-80662787
电子邮件:yzb@qibebt.ac.cn
网址:www.qibebt.cas.cn
科教融合项目交流群QQ群:818214414